苗栗縣政府徵收農地,怪手挖地停工後,居民掛上「強搶民地,佔地為王」之布條。(記者宋小海攝)
記者宋小海/整理報導
苗栗縣政府於6月9日凌晨調派逾百名警力與近20輛怪手進入竹南鎮大埔里,針對劃為竹南科學園區的區段徵收範圍進行「整地」挖除稻作。面對優勢警力戒護,不願土地被徵收的居民以小型DV拍下怪手開挖畫面,透過公民記者製成新聞短片在網路散佈,讓歷時多年未解的地方故事,發酵擴大為全國性的公共議題。
苗栗縣推動「擴大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基地暨周邊地區特定區計畫案」,2008年3月因郭台銘旗下的群創光電(今奇美電子)建議擴大事業專用區,徵收範圍由原先23公傾擴大為28公傾,並於同年4月由內政部都委會審定。
當縣府確定徵收、著手進行相關程序後,認為徵收、補償不合理的大埔居民組成自救會,去年12月18日前往行政院、監察院、營建署及縣府抗議,亦在今年1月25日竹科竹南基地動土典禮表達不滿。不過苗栗縣政府認定已在今年2月完成徵收程序,並在6月9日動用怪手清除徵地區域上的農作物,成為這波事件的引爆點。
居民自拍怪手開挖畫面
事發當下,發現怪手出現田間的居民們與戒備警察發生衝突,一名洪姓婦人及其兒子手持DV拍下現場畫面,幾位自救會成員也分別試圖從過去抗爭活動累積的記者名單對外聯繫,其中一位即是筆名為大暴龍的公民記者。
與兒子共同拍下怪手進入稻田的居民,23日北上監察院陳情時,仍是DV不離手。(記者宋小海攝)
家住台北板橋的大暴龍因為參與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在社區大學的媒體識讀課程,開始投入公民新聞製作,並長期在公視PeoPo公民新聞網發表作品,甚至成為板橋社區大學「板橋影像紀錄社」的講師。
大埔自救會在去年12月北上抗議,大暴龍也帶著攝影機至現場紀錄,而與居民建立關係,今年6月8日更接獲居民通知縣府封路訊息。9日怪手挖田後,大暴龍將民眾傳來的照片與說法先做成「台灣有個『苗栗王國』?」之報導。
「當怪手開進稻田中」 網路媒體跟進
12日當天,大暴龍前往竹南鎮大埔里採訪居民,隨後並與居民提供影片一併剪輯,隔天「當怪手開進稻田中」這篇報導就透過公視的PeoPo在網路間傳佈。
除了PeoPo公民新聞平台之外,包括「小地方新聞網」、「環境資訊中心」、「苦勞網」、「新頭殼」、「台灣好生活電子報」等台灣網路原生媒體平台也紛紛轉載、進而報導相關資訊,亦質疑政府進行區段徵收過程是否合理。
在怪手挖田事件後,社會大眾較熟悉的《聯合報》、《自由時報》分別在10、11日亦在地方版報導此事,但另外《中國時報》在6月12日A16版的「苗栗縣專輯」、苗栗縣長劉政鴻獲評為《遠見雜誌》5星縣長,因呈現縣政府正面形象,與徵地爭議事件有所落差。
主流媒體功能受檢視
14日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傅恩過即在《台灣立報》撰文批評:「主流的大眾媒體不是啞口噤聲,就是在地方版面以所謂的『平衡報導』,述及縣政府回應徵收土地的過程作了多少『努力』。」
網路媒體「新頭殼」則在15日的報導,指挖田事件「隔天報章媒體卻隻字未提。居民只好自力救濟,透過網路,將消息傳出去。」不過此語後續也引起地方記者不滿。
除了網路媒體的新聞報導及串連,全台各地質疑土地徵收的團體因而集結,竹南大埔自救會與後龍灣寶自救會、新竹二重埔自救會、彰化相思寮後援會、台灣農村陣線等團體在19日聯合舉行記者會,現場多位人士再次批評主流媒體未善加報導。另一方面,公民新聞「當怪手開進稻田中」的點閱數則在此時突破9萬人次。
19日聯合記者會現場,除了駐地平面媒體記者、公廣集團新聞採訪團隊前來,還有其他來自各地的獨立網路媒體及公民記者前來關切。(記者宋小海攝)
幾位苗栗駐地記者也在當天到場採訪,但對於民眾指稱媒體沒有報導,感到無法接受。 記者反應,一開始他們未接到自救會發佈的訊息而沒有抵達現場,但事後也已進行報導;相對部落客言論或是網路媒體經常單方面意見的呈現,平面媒體必須注重平衡報導,至於呈現版面大小、能否刊登在全國版等問題,並非個別記者所能控制。
「後來從奇摩新聞看到新頭殼報導,竟然說我們沒有報導。」一名駐地記者質疑,新頭殼一開始除了未訪問縣府說法,也未向媒體業界查證,僅引用「居民」說法,對地方記者造成很大傷害。
新頭殼總製作莊豐嘉接受《目擊者》採訪時坦言,關於大埔徵地事件的新聞平衡確有不足,但當地民眾的確未感受到主流媒體關切此事,主流媒體未積極發揮監督功能,所以網路媒體才會發聲,隨後也邀請民眾錄製影音節目。
另外,莊豐嘉提及網路新聞必須顧及即時性,不能因為苗栗縣政府等單位未正面回應就不報導。例如新聞通訊社也會針對一方說法發佈即時新聞,之後再報導其他說法;當苗栗縣政府對外回應後,網站報導也已引述政府說法。
駐地記者處理新聞判斷
對於電視媒體在大埔事件之初未多加著墨的因素,華視駐苗栗記者、苗栗縣電子媒體協會會長巫召清則說,6月9日當天獲知訊息後,他於早上九點多抵達現場,雖有看到幾位民眾,但徵收地區有圍籬阻隔視線未能確認事發地點,亦未見大規模抗議,因為又有其他新聞必須處理,只好先行離去。
巫召清提到,由於5月底台中縣發生黑道人士翁奇楠遭槍擊命案,致使治安與警紀成為當時媒體焦點,而6月9日當天,苗栗縣前議員王士毅公祭,3000多名黑衣人到場與近200名警察戒備、以及馬來西亞旅行團遊覽車在苗栗車禍意外等新聞,多數媒體同業出於新聞判斷前去其他場合。
另一方面,巫召清認為,由於苗栗縣政府徵收法律程序確實進行完畢,也已完成土地所有權轉移政府、通告進行整地工程,因而在程序上,記者批評的著力點變弱。他也提到,拒絕徵地居民去年未登記申請抵價地,因而所獲補償利益遠不如同意徵收之地主,媒體也必須避免過度偏向一方之說詞。
抗爭能見度提高 縣府仍持續動工
僅管媒體呈現引起爭論,但隨著大埔事件因網路訊息串連提高政治壓力。19日的聯合記者會除了員警巡視,徵收農地之路口仍有民間保全站崗,並一度試圖阻止外界媒體進入。縣政府也在同日發佈新聞稿表示「一切依法辦理」。
抗議熱度持續升溫,公視、三立電視台等的新聞談話節目除針對此議題討論。大埔自救會幾次北上抗爭行動,除了公廣集團的記者,其他電視台記者採訪也逐場增加,媒體人士與學者對此事之評論也陸續刊登於報章。
大埔自救會成員23日北上總統府、監察院抗議,並出示9日政府動工的畫面。(記者宋小海攝)
大埔自救會在23日北上總統府、監察院陳情,但苗栗縣政府除了再次回應依法行政外,並在26日開始加速地上物清除,致使原先還能看出怪手路徑的稻田變得光禿一片,因而30日大埔居民與其他聲援人士為此再度前往行政院、總統府抗議。
大埔挖田事件從非主流網路媒體的串連擴大社會運動基礎,凝聚力量打入主流平面、電子媒體,提高政治壓力,致使苗栗縣政府多次發佈新聞稿對外回應。苗栗縣的竹南大埔自救會與後龍灣寶自救會多次抗爭,除了徵收過程的法理討論,其他包括台灣的科學園區是否過度開發造成閒置、能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如何確保永續發展等議題,也開始從新聞報導促成政策討論層級提高。
7月6日,苗栗縣長劉政鴻即針對竹科竹南基地周邊地區特定區案、後龍科技園區開發計畫案等拜訪行政院長吳敦義。吳敦義指示苗縣府應儘量爭取竹南基地一案地主的同意;對後龍科技園區爭議,他也要求盤點各工業區土地是否有空置,如果清查後並無此類閒置土地,基於發展經濟需要,才能劃設科技園區。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