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0日 星期五

我見我思:北風與太陽



文/何榮幸

【這是我在中國時報第一篇無法刊出的「我見我思」評論】

一、伊索寓言
   大家都知道這則伊索寓言:北風與太陽舉行一場比賽,決定誰的力量比較強,能讓旅人脫下斗篷。比賽之初,北風聲勢驚人,令人畏懼,但北風愈是用力吹,旅人就把自己包得愈緊。北風無功而返後,太陽開始照耀,陽光溫暖,旅人則因為悶熱而不得不脫下斗篷。



二、台灣社會
   台灣社會始終有一股力量,在漫長的戒嚴時期努力對抗北風。這股力量來自校園裡的教授與學生,來自校園外的知識分子與中產階級,更來自走上街頭的升斗小民與平凡百姓,經過他們的長期努力,終於迎來溫暖的太陽。儘管解嚴後的豔陽往往過於熾熱,但台灣社會還是慶幸送走了北風。

三、民主機制
   解嚴之後,台灣社會逐漸形成民主機制,希望各行各業有權有勢的人,從政府到民間,只要是涉及公共事務、有能力影響社會的人,都能了解當北風固然很威風,但時間拉長一點,還是只有太陽能讓旅人脫下斗篷。人類總是健忘,任何民主社會都需要這樣的民主機制避免我們走回頭路。

四、媒體犯規
   只可惜,總是會有人犯規。如果是政府犯規,監督政府的媒體會施加排山倒海的壓力;如果是媒體犯規,台灣社會的民主機制就會發出紅燈警告,因為唯有如此才能讓媒體不再踩到紅線。

五、「動新聞」道歉
   前一波最受矚目的媒體犯規例子,應該是「動新聞」事件。某家電視台執照因為「動新聞」風波而被長期卡住,其間涉及的NCC角色與法理爭議也很有商榷餘地;但是,台灣社會高度憂心「動新聞」踩到紅線,該媒體集團公開道歉展現反省誠意後,執照順利過關,社會期待它是能夠呈現真相的太陽。

六、指控學者
   令人尊敬的新聞前輩撰文「媒體不應也不必與學者為敵」,壯哉斯言!但學者只是民主社會公民機制的多元成分之一,更精確的說法,應該是「媒體不應也不必與公民機制為敵」。

七、控告學生
   媒體集團本身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開槍,就必須承擔公民機制在同樣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反擊。有人揚言控告學生到底,那是不知今夕何夕再度吹起的北風。

八、關於張懸
   媒體嚴重犯規是一回事,優秀記者的敬業與努力是另一回事。關於這點,歌手張懸近日的公開發言,為這兩回事做了最簡明扼要的精準詮釋。期待所有關心媒體發展人士,從張懸的真誠發言中區隔兩者的差異。其實,媒體在新聞專業嚴重出錯,承受苦難與折磨的永遠是第一線記者,記者遭到人肉搜索、嘲諷羞辱甚至拒絕採訪,何嘗不是北風承受的後座力,這是北風樂見的結果?

九、涉己事務
   問題的本質,是對於涉己事務的處理方式。只要認真想想北風與太陽的故事,在處理涉己事務時不要成為北風,秉持新聞專業成為太陽,公民機制就不會為了防止北風而自動集結,大家共同為社會充滿溫暖的陽光而反省努力。

十、如果你認為我是在說某件事,是的,我就是在說那件事。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