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文化界提問總統候選人 公視迫需修法定位


「文化界提問總統候選人」於12月15日於世新大學管理學院國際會議廳舉行,尋求連任的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以及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按主辦單位規劃先後到場,各自接受約一個小時提問(鐘聖雄攝)



記者宋小海/綜合報導


「文化界提問總統候選人」於12月15日於世新大學管理學院國際會議廳舉行,主辦單位「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表示,這是台灣首次有總統參選人與文化界對話,期望內容可成為日後文化政策方向,開啟民間的監督平台與機制。提問以12個文化大方向開展,其中包括公共電視未來如何規劃,並由交通大學傳播系副教授魏玓進行提問。

魏玓提問時指出,公共廣播媒體向來是先進民主國家重要的文化建設項目,而我國公共電視自1998年開播以來,卻因為缺乏充足預算及完善法令制度,不但無法與先進國家公共電視並駕齊驅,晚近營運更陷入困境。







提問籲增加預算及修正法令

魏玓說,英國每人享有公共廣電預算約有新台幣3500元、日本為1400元、韓國則有380元,而我國國民平均僅有40元。他並詢問候選人是否同意我國應向國際標準看齊,增加相關預算,積極建設我國公共電視;是否願意建立完善的法令,維護公視獨立自主與長遠發展。

對於三黨候選人各自背景,魏玓也分別在提問中穿插補充說明。他對蔡英文表示,民進黨執政期間對於公共電視預算撥付非常被動,另認為宋楚瑜擔任過新聞局長應熟悉公共電視政策;而馬英九自2008年執政後,同年10月國民黨立委凍結隔年公視的半數預算,而2009年6月,國民黨立委又主導修法,增加董事人數,影響公共電視的組成及運作,連任後能否保證政黨不會干預公共電視。

三位候選人在各自回應說明當中,皆支持修正法令維護公視獨立自主,蔡英文與宋楚瑜對於都希望增加公視的所負任務,並支持增加預算,而蔡英文並提及可考慮收視費;馬英九認為公視須有充足經費營運,但任務與預算增減仍待討論。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表示,自己接受英國教育影響而長期收看BBC(英國廣播公司)節目,而BBC是全方位的公共電視體系,同時包含電視以及廣播頻道,在藝術、教育、科技、文化等資訊取得都相當完整,並在非商業化的條件下專業呈現公共事務,製作影劇也相當好看。

蔡英文在贊成公共電視增加預算之外,也提及因華視已納入公廣集團,所以華視本身資產可以活用;除了國家經費預算注入,也應思考其他的收費制度,如英國BBC直接收費。另外須確保公視專業經營及公司治理完善,而絕對不能政治干擾,所以必須重新檢視《公視法》。

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強調,公共電視是他擔任新聞局長時開播,當時國民平均所得只有2000美金,因此預算短缺下先用購買外片開播,因此他也贊成預算提昇,並認同不能政治掛帥,並批評民進黨、國民黨分別執政的這12年中,修正都不能盡如人意,應該注重節目的多元化。

宋楚瑜認為公共電視不是只是播節目,而應該成為眾多藝文活動表現的場合,公視應有協調機制成為藝文活動的出口。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則說,在三年前上任就宣示,政府不能干預司法、媒體,例如民間責怪政府置入性行銷,雖然此舉不是國民黨創始,而今年也已立法禁止。

馬英九表示,公共電視原來預算固定,目前新聞局提出修正案則是配合需求彈性調整,有所討論空間,但因為本屆立法院會期已過,只能在選後再來討論,但公視確實需要獨立並有充裕經費。

身為現任總統,馬英九坦言公視人事任命過去出現問題,但他認為該階段已經過去;在《公視法》修法完成之前,則會先因應明年「數位元年」增加HD高畫質頻道建置預算。公益電視台不可能期待商業廣告支持,過去也有論者提出60億元的預算,到底預算多少才算合理,這與公視未來的業務計畫關係,各界對此有所共識才較易達成結論。


公視工會:儘速修法確立任務定位

對於三位候選人回應,公視工會理事長王燕杰受訪表示,三位候選人對於增加公視預算的整體態度,反映目前公視資源確實欠缺情形,除了接受政府捐助經費已遞減至新台幣9億元,但過去「小而美」被賦予任務不斷增加,人員也因應擴編,成立公廣集團加入華視、原民、客家、宏觀等,後三台雖有相關部會單獨給予經費,不過公視支援各台亦有所支出,另還有HD頻道建制等任務。

王燕杰指出,過去每次立法院教育委員會討論《公視法》時,工會也都派出代表出席關切進展。不幸現在會期結束,大家又開始忙選舉。他認為未來任何預算規模討論,都須考慮公視如何回應社會各界的期待,曾有論者希望公視仿效日本NHK服務,那麼60億元都不夠,因此真正要著力的地方就是《公視法》修法,提出中長期計畫,確立定位及規模。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