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轉讓風暴 壹傳媒聯合工會漸成形

蘋果日報企業工會舉行公開說明活動。(蘋果日報企業工會提供)

901反媒體壟斷大遊行 近萬人民站出來

2012年9月1日,反媒體壟斷大遊行隊伍行經台北車站前。(宋小海攝)

拒絕成為紙糊的城牆──守護新聞專業 18年後再上街頭

1994.09.01「新聞室公約」遊行。(謝三泰攝)

籲改選公視董事會 媒改社火力全開

傳播學者22日在文化部前舉辦傳播政策新書發表會,並要求文化部立即促成公視董監事改選。(記者宋小海攝)

第二次旺中案公聽會 總裁蔡衍明現身

旺中案在NCC審查超過1年4個月,日前旺中媒體集團總裁蔡衍明要求NCC主委蘇蘅,在公聽會2週內決定此案,才會出席,但蘇蘅強調沒有承諾。最後仍然出席的蔡衍明表示自己睡不著覺,又聽說壹電視要實況轉播才會前來。(記者宋小海攝)

都更拆遷衝突 民眾、記者拍攝受阻多

「文林苑」都更案3月28日由警方執行協助拆遷,時至清晨當中員警以手電筒干擾拍攝影片的民眾,與其他包括本刊在內之記者。(記者宋小海攝)

美牛專家討論閉門遭批 農委會擬公開聽證對應

行政院跨部會美牛技術諮詢小組於21日召開第二次會議,是否開放各界人士與媒體記者進入旁聽成為討論焦點。(記者宋小海攝)

蔡衍明專文回應受訪言論風波 《華郵》堅稱報導無誤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日前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採訪,其中訪談內容引發爭議,《中國時報》自2月9日起接連數日刊登相關報導與蔡衍明的回應專文。

奮力與時代共鳴─獨立媒體青年工作者思與見

在街頭抗爭中,貼近社會運動的獨媒記者是旁觀者?還是聲援者?(攝影/宋小海)

獨立記者在香港

香港獨立記者陳曉蕾受邀出席今年2月台北國際書展分享採訪經驗。

公視董事會延任逾13個月 學者發起靜坐抗議

傳播學者羅世宏靜坐抗議公視董事會延任超過13個月,腳旁橘子由現場支持人士贈予。(記者宋小海攝)

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2012台灣新聞攝影大賽得獎名單+作品

2012台灣新聞攝影大賽決審評審團左起李文吉、蕭嘉慶、張照堂、許綺玲、沈昭良

2012台灣新聞攝影大賽決審已於本日(27日)圓滿結束,感謝蕭嘉慶、李文吉、沈昭良、許綺玲、張照堂五位評審老師義務出席,並感謝所有到場參與的朋友、義務幫忙的夥伴及每一位投件的參賽者,台灣的新聞攝影將因大家而有所提昇,我們期待明年再會。

2012台灣新聞攝影大賽各類得獎作品

罷工記者自己辦報 IFJ投入支援


新聞來源: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

編譯:陳詩婷


希臘流通率最大的報紙之一-《Eleftherotypia》的記者們,經過數個月爭取積欠工資的罷工行動後發行了自己的報紙,「這對權利遭到侵犯的記者們來說,無非是個鼓舞人心的勝利,」EFJ理事長Arne König說,「我們向Eleftherotypia》的記者們、以及支持這場罷工的《雅典日報》(Athens Daily)工會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恭賀。」

從去年的11月持續罷工至今的《Eleftherotypia》記者,於2月15日發行了自己的報紙,名為《ERGAZOMENOI - Workers at Eleftherotypia。第一期的發行經費ㄑ是由EFJ成員《雅典日報》工會所資助。這份報紙在全希臘賣光,且超過了所有其他報紙的銷量。

2012年2月23日 星期四

兩記者敍利亞遇難 國際記者聯盟譴責



文/國際記者聯盟




對於敘利亞的荷姆斯(Homs)市區遭受砲轟,造成美籍新聞工作者Marie Colvin與法籍攝影記者Remi Ochlik遇難,國際記者聯盟(IFJ)22日表達譴責。根據媒體報導,兩名記者工作所在的臨時媒體中心猛烈砲轟,他們在試圖逃離時遭火箭襲擊死亡。

「對於這些記者的家庭、同事以及整個記者社群來說,這都是巨大的損失。」國際記者聯盟會長Jim Boumelha表示:「當整個世界極需有關敍利亞危機的資訊時,這些記者遭到殺害,其中還包括像Colvin這樣備受推崇的戰地記者,顯示這種攻擊不分青紅皂白,已使新聞工作者在荷姆斯進行報導變得極度危險。」

美牛專家討論閉門遭批 農委會擬公開聽證對應


行政院跨部會美牛技術諮詢小組於21日召開第二次會議,是否開放各界人士與媒體記者進入旁聽成為討論焦點。(記者宋小海攝)





記者宋小海/綜合報導


 台灣是否將開放進口含有「萊克多巴胺」等瘦肉精飼料添加物的美國牛肉,行政院跨部會美牛技術諮詢小組於21日召開第二次會議,由於至今會議過程未對外公開,民間團體質疑有黑箱作業之虞,應先開放各界人士與媒體記者進入旁聽,而在農委會前展開抗議;此次出席會議的11位學者中,台大教授周晉澄亦因會議資訊未充份公開,以退席表達不滿。農委會仍認為會議並非決策,應給予專家討論空間,不便將會議全程公開及逐字紀錄,但面對外界呼聲不斷,主委陳保基則於22日表示除了第三次會議可納入民間推薦專家,也將召開行政聽證會議,當中討論即依《行政程序法》全程公開。

2012年2月14日 星期二

我的聲明/張鐵志



文/張鐵志(陽光時務台灣總監、專欄作家)


過去這一周,我的心情非常沈重。我的學界朋友和前輩們發起了拒寫中時運動,我認同他們的理念,同樣不同意蔡衍明董事長對於中國人權和民主的若干看法。

蔡衍明簽新聞室公約吧



文/林朝億(作者為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 )


對於學界因旺中集團總裁蔡衍明,於《華盛頓郵報》受訪時發表極具爭議言論,發起「拒絕中時運動」後,近來《中時》社方展開一連串反擊。其中一條小新聞,《中時》社長吳根成考慮對《自由時報》刊匿名讀者投書提出告訴。媒體要告媒體?不僅台灣罕見,在新聞史也會被記上一筆。這也是《中時》在旺旺入主後,再度證明他媒體精神逐漸流失的例證。

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

蔡衍明專文回應受訪言論風波 《華郵》堅稱報導無誤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日前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採訪,其中訪談內容引發爭議,《中國時報》自2月9日起接連數日刊登相關報導與蔡衍明的回應專文。
     

記者宋小海/綜合報導


日前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訪問,涉及對中國民主、人權事件認知,與過去因報導撤換中國時報總編輯等言論引發爭議。雖然事後蔡衍明表示言論遭受曲解,願意與批評學者溝通,但學界聯合民間團體要求公開對話未有結果,因而學術界連署以拒絕投書《中國時報》表達抗議,而蔡衍明則在210日在《中國時報》發表專文再度回應說明,但《華盛頓郵報》記者Andrew Higgins堅持報導無誤,民間團體則認為蔡衍明應對《華盛頓郵報》「曲解」前的原意解釋清楚,而使爭議事件留下伏筆。

2012年2月8日 星期三

蔡衍明言論爭議 60多位學者連署拒投書中時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記者楊鵑如報導


日前《華盛頓郵報》記者Andrew Higgins,在報導中訪問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蔡衍明在其報導中說出「新聞記者是可以自由地做各種批評,但是『在下筆前必須要審慎思考』」、對於六四天安門事件說出「­我知道並不是真的有那麼多人死掉。」等言論 ,引起學者及各界的高度警覺。

陸續有學者表明拒絕中時媒體之時,蔡衍明曾在網路上留言說其報導是斷章取義,願意與學者面對面討論。時至今日,在公民團體發出多封公開邀請函後,蔡老闆仍舊沒有回應。學者­今以行動表明抗議,連署拒絕投書中時。

2012年2月6日 星期一

報導通膨疑慮 中國報社主管遭撤職


文/國際記者聯盟亞太分會


根據報導,位於中國中南部湖南省懷化市的《邊城晚報》因在農曆新年前刊出一篇報導抱怨通貨膨脹現象,導致該報包括總編輯在內的高階管理團隊遭到撤換,國際記者聯盟對此感到震驚。

21日,《邊城晚報》刊登一篇文章題為〈你過的年是什麼味?〉。這篇文章報導針對當地居民進行調查指出,僅管超過80%的居民仍對社會安全表達滿意,但超過50%的居民對於通貨膨脹感到不滿。在這篇文章中,民眾也抱怨市府並未舉辦任何官方活動慶祝農曆新年。

23日,《邊城晚報》總編輯羅曉明與兩位副總編輯遭受懷化市宣傳部解職,並未有人對他們的職位異動提出任何理由。

根據一位知情的中國記者表示,對於農曆年前報導強調該市通膨率昇高,懷化市政府感到十分不悅,據瞭解,官方認為對於報導指出昇高的通貨膨脹、沒有農曆新年慶祝活動等,是在暗示官方失職導致公眾不滿。

《邊城晚報》是《懷化日報》的姐妹刊物,皆由懷化當地政府管理。

「懷化市政府的行為顯示,中國當局誤解媒體的角色」國際記者聯盟亞太辦公室表示。

「媒體有責任反映關乎公共政策的民意,而這並不能在媒體審查的背景下達成。這是另一個中國政府將媒體視政府宣傳幫手,而不是民意論壇的例子。」

國際記者聯盟要求,中國新聞出版總署應該調查《邊城晚報》高階主管的人事異動,若發現有任何工作人員在沒有真正原因下被解僱,應予以復職。

國際記者聯盟也提醒中國國務院有其責任,要求各級政府及宣傳部門履行職責,維護新聞自由。




國際記者聯盟亞太分會資訊聯繫+61 2 9333 0950      





2012年2月4日 星期六

【共同聲明】傳媒總裁的基本誠信──給蔡總裁的最後催告



針對中時旺旺集團主席蔡衍明在華盛頓郵報的專訪報導中,關於六四天安門事件真相及中時記者發表評論需考慮後果等爭議言論,蔡先生雖先後透過臉書及中時社方表示願主動溝通討論,並邀約澄社社友會面,而我們也在21正式發出公開信接受蔡先生之邀約;然而,迄今為止,我們仍未收到蔡先生或中時回應。

2012年2月3日 星期五

奮力與時代共鳴─獨立媒體青年工作者思與見


編按:本文由人籟雜誌授權轉載,原刊於2012年2月號


新聞工作是一條艱辛的道路,選擇進入非主流媒體奮鬥,更是一路布滿荊剌。青年記者如何堅持為他人發聲?又如何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攝影/張智堡)


採訪|楊子頡、楊子瑄、陳詩婷 整理|楊子頡
本月的「青年發聲」單元,邀請五位現任或曾在獨立媒體工作的青年記者進行座談。他們分享彼此的工作經驗、家庭關係、面對挑戰的堅持以及未來的自我期待;從工作到生活層面,藉由梳理對自我的反思、懷疑或肯定,訴說出在新聞媒體環境的人生體悟。


2012年2月1日 星期三

【共同聲明】在公開平台 釐清事實真相:給蔡衍明總裁的一封公開信




針對蔡衍明先生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作出「關於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屠殺報導不是真的」、「中國在許多地方是很民主的」以及「記者雖然有批評的自由,但是下筆前必須考慮後果」等等言論,所引發中國及台灣知識界的抗議,蔡衍明先生透過中時電子報公開表示其訪問內容遭到華盛頓郵報的「斷章取義」、「片面曲解」,並表示對於「未經查證即對我做出批判的部份資深評論家,我也會誠懇主動邀請他們和我面對面溝通,以釐清事實原委」,而我們也的確接到中國時報社方電話,客氣地轉告蔡衍明先生希望會面溝通。

獨立記者在香港

由中國時報【開卷】舉辦的「2011開卷好書獎」,特為獲獎作家拍攝BV(BookViedo),呈現作家的創作理念及作品內涵,號召讀者一起來閱讀得獎好書。得獎作品《­剩食》的BV,由香港獨立紀綠片導演張虹、以及攝影師林偉鴻在香港拍攝,作者陳曉蕾從飲食議題切入,檢討香港浪費食物造成的垃圾問題。

編按:香港獨立記者陳曉蕾調查報導《剩食》,檢討香港浪費食物造成的垃圾問題,獲得台灣中國時報《開卷》選為2011開卷好書;《目擊者》邀請陳曉蕾分享自身對香港新聞工作生態觀察,以及自身踏入獨立報導的經歷,思考新聞工作的不同可能。



陳曉蕾受邀出席今年2月台北國際書展分享採訪經驗。

文/陳曉蕾(香港獨立記者)



2011年初我在部落格寫下:新年最大禮物,是知道台灣記者朱淑娟得到三個新聞獎。這實在為同樣是獨立採訪的我,打了一記強心針。

沒想到2012年會收到更大的禮物──我的調查報導《剩食》,被中國時報評為開卷好書獎十大好書獎(中文創作),興奮地在臉書留言:「香港記者的報導,居然在台灣被看重!」

一個個資深香港記者點下「讚」,這一刻,不禁眼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