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

蔡衍明專文回應受訪言論風波 《華郵》堅稱報導無誤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日前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採訪,其中訪談內容引發爭議,《中國時報》自2月9日起接連數日刊登相關報導與蔡衍明的回應專文。
     

記者宋小海/綜合報導


日前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訪問,涉及對中國民主、人權事件認知,與過去因報導撤換中國時報總編輯等言論引發爭議。雖然事後蔡衍明表示言論遭受曲解,願意與批評學者溝通,但學界聯合民間團體要求公開對話未有結果,因而學術界連署以拒絕投書《中國時報》表達抗議,而蔡衍明則在210日在《中國時報》發表專文再度回應說明,但《華盛頓郵報》記者Andrew Higgins堅持報導無誤,民間團體則認為蔡衍明應對《華盛頓郵報》「曲解」前的原意解釋清楚,而使爭議事件留下伏筆。


《華盛頓郵報》121日刊出蔡衍明的訪談內容,其中提及蔡衍明表示「關於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屠殺報導不是真的」、「中國在許多地方是很民主的」以及「記者雖然有批評的自由,但是下筆前必須考慮後果」。

過去參與六四的王丹目前在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客座助理教授,對蔡衍明此番發言表達憤怒,並公開表示拒買《中國時報》,而澄社社長、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黃國昌,以及澄社社員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瞿海源也聯名投書《蘋果日報》,指蔡衍明淪為極權化妝師。對此蔡衍明在131日首度回應,表示將向《華盛頓郵報》查證談話內容錄音全文,並會邀請批評他的學者面對面溝通,釐清事實。

對此王丹、黃國昌、瞿海源等人隔日聯合相關民間團體發表聲明,表示願意與蔡衍明對話,但希望在公開場合進行,而因未獲旺旺中時進一步聯繫,又於24日再度聲明,要求蔡衍明實現對話承諾。


學者:抗議經營者不等於否定新聞工作者

由於這場公開對話一直未能舉行,學者則另行發起一波「當中時不再忠實,我們選擇拒絕--拒絕中時運動」,並於27日召開記者會。

主持學界抗議記者會的台灣大學國發所暨新聞所教授劉靜怡表示,雖然學界長期觀察旺旺入主中時後表現有所變化,但這次抵制抗議行動之所以選擇「時論廣場」,並非要指責目前「時論廣場」的表現,而因為它是學者發表自身專業心血、與媒體最密切接觸的平台,所以學者才透過拒絕投書集體發聲,表達對該媒體經營者的抗議。

劉靜怡表示,這次運動看起來是外界對於中國時報表現的批評,實際更是希望透過外界壓力,與新聞工作者裡應外合,致使媒體經營者有所節制。而若有任何媒體經營者若有像蔡衍明的干預言論或作為,基於支持新聞自主的立場,學界也一樣會給予讉責。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副教授陳順孝則說,蔡衍明的政治信仰並沒有錯,但對於六四天安門事件的認知則須受公評,而對於中時前總編輯夏珍遭撤換的說法,更顯示蔡衍明將他的認知做為媒體管理的一部分。

陳順孝提及,連署當中也有人反過來提出號召眾人各自投書的想法,但在蔡衍明並未清楚表示不會干涉媒體言論之前,就算投書獲得刊登,也等於是在目前蔡衍明的標準範圍之下。

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方念萱說,從新聞學的常理來看,認為經營者的言論不會形成內部編輯室的「自我審查」氣氛,恐怕過於天真。蔡衍明的發言自然會讓外界認為媒體已受干預,此時並非由外界舉證與否,而是蔡衍明應該清楚表達不會干預旗下媒體集團的報導。

方念萱認為,僅管許多新聞工作者仍在旺旺中時努力,但從許多社會運動案例來看,抗議一家公司的不當作為,外界發起抵制產品,並不是要傷害員工,而是在於批判經營者的決策,促使內部生產過程獲得改善。從過去性別運動的經驗,也有工作環境建構性別平等專案小組機制,而捍衛新聞自主也可思考以制度予以監督。

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管中祥表示,現在外界對於中國時報「時論廣場」的評價仍屬正面,但在蔡衍明這樣的談話氣氛中,難保該版面主管被調任後,未來的言論走向就趨於單一。蔡衍明應透過與外界對話,確立編輯室自主。


《自由》刊登暱名投書 《中時》擬提告

學者召開記者會過後,中國時報社長吳根成回應表示已四度向華郵記者要求提供訪談錄音帶,但對方沒有回應,也不提供,旺旺中時集團覺得非常遺憾。而蔡衍明表達願意和王丹溝通的誠意,但王丹與學者卻串聯,以連署方式,用一種形同公審的公開會談方式要求蔡衍明參加,蔡衍明不能接受這種要求。

除了社長對外界媒體發言之外,隔日中國時報並未刊登學者抗議行動或聲明回應,但同日《自由時報》則在論壇「自由廣場」刊登一篇署名中時報系現任記者「錢衷時」的暱名投書〈蔡六四,先別報告主任〉,內文指出蔡衍明接手經營中時後的幾起爭議事件,沖刷掉這份報紙六十年老品牌累積的信譽。

在這份投書之後,旺旺中時媒體集體開始對此事報導,9日中國時報刊出報導標題「《華郵》惡意解讀 《自由》抹紅造謠」,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執行副總經理羊曉東重申《華盛頓郵報》斷章取義,質疑自由時報虛構中時現任記者投書,認為「媒體競爭惡化到以抹紅、造謠來謀殺對方人格,實在可惡至極」。


除此之外,後續中天電視台新聞談話節目「新台灣星光大道」也針對此事評論,過程中質疑這篇投書若非捏造,就算真有此人,如此處理關於其他媒體的言論也不夠嚴謹;另外在談話節目及相關新聞報導,也批評《自由時報》過去的錯誤報導及發行人林榮三的以往言行。


面對質疑,《自由時報》則在2月10日刊登聲明,事前已循正常作業程序確認無誤,中國時報社長吳根成則表示「正蒐集資料,會在適當時機提出告訴。」

在這次蔡衍明的訪談爭議中,原本不包括新聞置入行銷的批評,而因該篇投書提及另一位「前中時新聞工作者」因為反對新聞置入行銷,因而有「乘著噴機,我離開《中國時報》」事件。羊曉東對此回應說,過去黃哲斌已表示置入性行銷是新聞界共業,中時其實最節制,而蔡衍明也親自約見慰留黃哲斌,承諾改革置入性行銷。


在這篇報導刊出後,「具名的」前中時新聞工作者黃哲斌則在個人部落格撰文回應表示,雖然新聞置入行銷是整體報業問題,但也無法認同報導所說中時的業配新聞「最節制」。
 
黃哲斌表示,當時在提出辭呈時,已表明不接受慰留,而是因他在離職後發表文章批評新聞置入,表示願意與任何人溝通,對於「蔡老闆、王老闆或其他老闆尤其歡迎」;因此蔡衍明希望見面溝通,他自然答應。雖然肯定蔡衍明在談話後確實允諾改善中時的新聞置入行銷政策,包括不再強迫記者拉業配廣告,但當時他已離職,過程並非慰留。



自由時報刊出一位以中時報系現任記者的暱名投書批評蔡衍明後,中天新聞台則在新聞談話節目質疑投書可信度,並批評自由時報的過去報導案例與發行人林榮三的言行紀錄。


蔡衍明為六四言論致歉 仍未接受公開對話


而在10日這天,《中國時報》除了由副總編輯張景為發表相關評論〈為蔡老闆說點公道話〉,更正式刊出蔡衍明〈關心大陸民主,中時依舊忠實〉專文,指《華盛頓郵報》採訪旺旺集團的經營布局與上市事宜,卻以套問方式刻意曲解談話造成誤解,並認為民間團體要求公開對談局面,形同個人公審,如何正面回應?蔡衍明並提及:「我曾召集同仁,為這段採訪內容給他們帶來的困擾,向他們表達歉意,但畢竟傷害已經造成。」 

「對於六四事件不幸受難的大陸同胞有任何不尊重之處,本人願意在此鄭重道歉。」蔡衍明也表示,希望兩岸和平並非「傾中」,自己關注中國民主人權現況,並未干預時報的新聞與評論方向,否則中時專欄怎麼會刊登對於中國人權與民主的嚴厲批判。 

至於《華盛頓郵報》報導中,意指中時前總編輯夏珍因為處理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的相關報導而遭撤換,蔡衍明於文中並未承認或否認,而是強調媒體事務本來就交由專業主管全權處理,僅關心其工作條件與福利。

蔡衍明表示:「部分人士指責我因為一篇報導而撤換總編輯,因此干預內部新聞自由云云,這種指控讓我相當難過,試想,有哪個媒體組織內部的主管人事是靜止不流動的?一位表現優秀的主管,難道不該給予更多職務的歷練嗎?那位總編輯在職務調整後,目前正擔任集團轄下重要媒體之一的CEO,這叫做干預新聞自由嗎?」


《華郵》堅持報導無誤 民團要求講明白


不過針對蔡衍明的公開聲明前,旺旺中時集團多次表示《華盛頓郵報》斷章取義,財經雜誌《今週刊》採訪《華盛頓郵報》說法,記者Andrew Higgins表示「我們堅持我們的報導(We stand by our story)」,便未再多表達意見。

發起連署的民間團體則認為蔡的回應並未解釋《華盛頓郵報》的爭議,質疑「六四天安門事件之真相與中國的民主人權狀態」以及「媒體老闆如何促進新聞專業自主及內部新聞自由」等重要公共問題之釐清,可以由少數人「闢室密談協商」?

團體聲明以〈就請蔡衍明先生「獨白」吧!〉為標題,表示針對「六四事件」、「中國民主」以及「記者報導自主尺度」等三大爭議主題,蔡衍明可以自行陳述解釋訪談內容以澄清誤會。或是直接表達現在的真正看法。

在這次紙上對話過後,《中國時報》先後在新聞版面刊出「中時關注大陸人權,不落人後」、「守望台灣,中時深度報導盡公器職責」等內容,強調中時言論空間一向標榜多元、包容,部分重要專欄作家更持續就當前大陸的維權與法治議題進行批判,每項大型專題皆在編採自主下完成。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