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轉讓風暴 壹傳媒聯合工會漸成形

蘋果日報企業工會舉行公開說明活動。(蘋果日報企業工會提供)

901反媒體壟斷大遊行 近萬人民站出來

2012年9月1日,反媒體壟斷大遊行隊伍行經台北車站前。(宋小海攝)

拒絕成為紙糊的城牆──守護新聞專業 18年後再上街頭

1994.09.01「新聞室公約」遊行。(謝三泰攝)

籲改選公視董事會 媒改社火力全開

傳播學者22日在文化部前舉辦傳播政策新書發表會,並要求文化部立即促成公視董監事改選。(記者宋小海攝)

第二次旺中案公聽會 總裁蔡衍明現身

旺中案在NCC審查超過1年4個月,日前旺中媒體集團總裁蔡衍明要求NCC主委蘇蘅,在公聽會2週內決定此案,才會出席,但蘇蘅強調沒有承諾。最後仍然出席的蔡衍明表示自己睡不著覺,又聽說壹電視要實況轉播才會前來。(記者宋小海攝)

都更拆遷衝突 民眾、記者拍攝受阻多

「文林苑」都更案3月28日由警方執行協助拆遷,時至清晨當中員警以手電筒干擾拍攝影片的民眾,與其他包括本刊在內之記者。(記者宋小海攝)

美牛專家討論閉門遭批 農委會擬公開聽證對應

行政院跨部會美牛技術諮詢小組於21日召開第二次會議,是否開放各界人士與媒體記者進入旁聽成為討論焦點。(記者宋小海攝)

蔡衍明專文回應受訪言論風波 《華郵》堅稱報導無誤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日前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採訪,其中訪談內容引發爭議,《中國時報》自2月9日起接連數日刊登相關報導與蔡衍明的回應專文。

奮力與時代共鳴─獨立媒體青年工作者思與見

在街頭抗爭中,貼近社會運動的獨媒記者是旁觀者?還是聲援者?(攝影/宋小海)

獨立記者在香港

香港獨立記者陳曉蕾受邀出席今年2月台北國際書展分享採訪經驗。

公視董事會延任逾13個月 學者發起靜坐抗議

傳播學者羅世宏靜坐抗議公視董事會延任超過13個月,腳旁橘子由現場支持人士贈予。(記者宋小海攝)

顯示具有 網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網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學界籲政府、企業支持公共新聞



文/賴志雯(記協志工)

 近年新傳播科技崛起,特別是網際網路的發展,帶來傳媒管道增加,並造就傳播數位化的時代;然而,報紙發行量與閱報率屢創新低,廣告營收也不斷下降,傳統新聞產業面臨嚴峻的挑戰。就出版產業而言,從生產流程到內容的產製,及讀者端的閱讀平台,也因為科技發展而產生多樣化的選擇,對出版產業造成不小衝擊。

 在「2010媒體公民會議」,主辦單位媒體改造學社邀請到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副教授胡元輝,及大雁出版基地董事長蘇拾平,探討「新科技下的報業與出版業」。其中,胡元輝呼籲台灣效法美國經驗,政府可成立新聞發展基金,或由企業所屬之公益、慈善基金會,支持非營利或低營利媒體。

 歷經多家公、民營報社、電視台的媒體人胡元輝認為,目前傳統媒體已經逐漸進化成新的媒體,走向網際網路的時代,甚至美國普立茲新聞獎也開始增設網路媒體報名,今年更有網路媒體奪獎。對於網路新媒體正在挑戰傳統主流新聞媒體的現象,他認為的確有機會藉此建立更多元的民主環境,但還不要抱持著過度樂觀的態度。

  根據美國互動新聞學機構所屬之新聞實驗室(J-lab)調查發現,要推動社區發展,必須正視社區媒體的功能,而傳統媒體已無力顧及社區事務,反倒是傳播科技的進展,使得網路等新興媒體可發揮社區連結的功能。

 胡元輝指出,商業要與公共一同並進,可站在另一個高度協助媒體,建立獨立的基金,或是支持傳統媒體「基金化」。他認為,我國外交部都能成立台灣民主基金會,為何我們不能為了公共新聞,創立獨立基金會。此舉可重建政府和媒體間的關係,也讓企業與政府共同投入公共新聞業的發展。

數位出版是未完成的革命

 另外在出版業方面,蘇拾平從新科技的發展對出版的影響開始談起,並提到現在中國廣為流傳,收費型的中文線上出版-盛大文學網,閱覽人數已超過上億,在網路上即可看到書的內容。還有像在美國的電子書,可上網閱讀雜誌,這些都會是將來的營利模式,不需要花費其印刷、送、物流等過程的成本。

 蘇拾平表示,數位出版是項還未完成,還早的革命。他指出,數位出版是內容載體有了新的選擇,但閱讀習慣不是說變就變,選購機制也不是說有就有。數位出版為專一閱讀模式,也是綜合另外的科技產物,需配合通訊、手機、傳訊等。他認為,電子書雖然方便、也節省了許多的成本,但在哪裡讀,在哪裡買,還是個很大的問題。

 對於未來的出版業,蘇拾平指出,從出版的成熟面來看,紙本書還有至少三到五年的優勢,是不可取代的。但他也指出,出版業開始截彎取直,從編輯到完稿的過程逐漸減少,造成傳統書店將不再是主流。



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網路動畫新聞怎麼管?



記者顧美芬/報導

 受限於廣電相關規範,一般在電視新聞若是播出違反「公序良俗」、妨害「兒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畫面,或是播出內容「損及當事人權益」等,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將處以動輒數十萬至百萬的罰鍰,讓電視業者苦不堪言。

 但是近來蘋果日報報導3p、亂倫、凶殺等社會新聞,卻透過青少年最熟悉onlinegame 動畫風格,模擬犯罪細節,在網路強力放送,手機也可以上網下載。這樣的畫面,怎麼管?根據NCC的說法,竟是採「低度管理。」


業者自律面臨嚴峻挑戰

 電視業者也在觀望,看看NCC要怎麼處理?衛星工會自律委員會主委陳依玫也坦言,如果NCC沒有積極的動作,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新聞自律,恐將因此崩潰瓦,電視台業者乾脆走「蘋果」路線,加速業界「蘋果化」。就像蘋果日報剛進駐台灣時,快速搶攻市場,讓平面報紙紛紛被迫「蘋果化」一般。

 針對NCC對網路採「低度管理」做法,是否可能意味壹電視或其他電視業者,若是依循蘋果日報網路動新聞模式,透過網路傳送,一樣可以匯集人氣,傳播效力不下於電視,還可以避開NCC重罰?媒體觀察教育基會董事長管中祥認為,NCC不應該自縛於現有的法令,在網路和電視媒介之間自我切割。試問,這樣做,台灣的媒體會更好嗎?


跨部會資源整合 

 對網路「低度管理」的放任做法,形同開放業者走偏門。他建議,NCC在審查或電視業者評鑑時,應該要善用跨部會資源,必要時請內政部家暴防治主管單位列席,且兒福法、家暴法都應該是一併考量的法源依據。

 基於維護網路創作自由,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副教授胡元輝雖然認同對NCC對網路採「低度管理」的態度,但他強調,「低度管理並不代表不作為。」他建議,應該要催生網路自律組織,建立網路秩序;同時對於壹電視申請新聞台執照,NCC在審查時,也應該參考申請執照之前的作為。


營運計畫書中載明承諾

 儘管壹電視未必等同於動新聞,但有了動新聞的借鏡,未來壹電視如何操作動畫新聞, NCC審照委員應該可以有更具體的參考依據。胡元輝認為,面對外界合理懷疑,必要時要求壹電視提出保證,在營運計畫書中載明具體規範與承諾。作為審照評鑑的明確指標。


社會新聞從嚴規範 

 對於動畫新聞,究竟是否能反應新聞事實?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系主任羅世宏也認為,如果認知有落差,對社會大眾的誤導更嚴重。他建議,即使現行法規在網路上能做得有限,也應該要跟業者道德勸說,特別是在社會犯罪新聞的處理,應該要嚴加規範,畫出紅線。未來若是沒有配合鎖碼播出,播一則罰一則,必要時撤照處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