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轉讓風暴 壹傳媒聯合工會漸成形

蘋果日報企業工會舉行公開說明活動。(蘋果日報企業工會提供)

901反媒體壟斷大遊行 近萬人民站出來

2012年9月1日,反媒體壟斷大遊行隊伍行經台北車站前。(宋小海攝)

拒絕成為紙糊的城牆──守護新聞專業 18年後再上街頭

1994.09.01「新聞室公約」遊行。(謝三泰攝)

籲改選公視董事會 媒改社火力全開

傳播學者22日在文化部前舉辦傳播政策新書發表會,並要求文化部立即促成公視董監事改選。(記者宋小海攝)

第二次旺中案公聽會 總裁蔡衍明現身

旺中案在NCC審查超過1年4個月,日前旺中媒體集團總裁蔡衍明要求NCC主委蘇蘅,在公聽會2週內決定此案,才會出席,但蘇蘅強調沒有承諾。最後仍然出席的蔡衍明表示自己睡不著覺,又聽說壹電視要實況轉播才會前來。(記者宋小海攝)

都更拆遷衝突 民眾、記者拍攝受阻多

「文林苑」都更案3月28日由警方執行協助拆遷,時至清晨當中員警以手電筒干擾拍攝影片的民眾,與其他包括本刊在內之記者。(記者宋小海攝)

美牛專家討論閉門遭批 農委會擬公開聽證對應

行政院跨部會美牛技術諮詢小組於21日召開第二次會議,是否開放各界人士與媒體記者進入旁聽成為討論焦點。(記者宋小海攝)

蔡衍明專文回應受訪言論風波 《華郵》堅稱報導無誤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日前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採訪,其中訪談內容引發爭議,《中國時報》自2月9日起接連數日刊登相關報導與蔡衍明的回應專文。

奮力與時代共鳴─獨立媒體青年工作者思與見

在街頭抗爭中,貼近社會運動的獨媒記者是旁觀者?還是聲援者?(攝影/宋小海)

獨立記者在香港

香港獨立記者陳曉蕾受邀出席今年2月台北國際書展分享採訪經驗。

公視董事會延任逾13個月 學者發起靜坐抗議

傳播學者羅世宏靜坐抗議公視董事會延任超過13個月,腳旁橘子由現場支持人士贈予。(記者宋小海攝)

顯示具有 夏珍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夏珍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1月24日 星期日

A咖C咖後 中時海陸兩會新聞移至兩岸新聞中心



中國時報擬將海基會、陸委會新聞,從政治組移到兩岸新聞中心,是否受到A咖C咖報導影響,引人聯想。圖/張小彤攝 


記者張小彤/報導


 中國時報繼A咖C咖報導撼動高層人事之後,新上任總編王美玉隨即宣布,未來海陸兩會新聞,將從政治組移撥到兩岸新聞中心呈現,說是「功能性考量」,但內部解讀是,「便於一條鞭管理」。



 中國時報在去年12月26日以頭版報導,江陳會期間,對於國親政黨高層爭見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干擾既定行程,台灣海基會對此感到不耐,甚至有高層主管認為,此舉根本是「A咖對C咖」。



 據傳,這篇報導不僅觸怒了中共高層,儘管海基會在第一時間急著跳出來滅火,但仍然波及報社高層人事大震盪,原任總編輯夏珍與時報周刊社長王美玉互調職位。


 2010 年元旦連假結束後,王美玉走馬上任,為了安撫人心,她以總編的身份告訴記者,「各位跑新聞不要有任何底線。」但記者私下表示,夏珍是中時的招牌,如果連她都遭撤換,大家心裡的那一把尺,難免也會因寒蟬效應而限縮。


 隨著夏珍調職,也考驗著未來總編能有多少擔當?記者擔心,萬一再發生基層記者出事,就要看長官要不要挺你。也有記者對此感到心寒,「老闆只顧考量自己跟中共的關係,專業上再怎麼努力表現,最後還是抵擋不住現實。」


 繼高層人事大震動之後,報社也計畫將海基會、陸委會新聞,從原本的政治組,移轉到兩岸新聞中心處理。此舉,不免引人諸多聯想,但新任總編王美玉強調,「這純粹是功能性考量,與『A咖對C咖』新聞事件沒有關係。」


 不過,版面調整之後,是否將因此而削弱兩岸新聞中台灣觀點的比重?王美玉澄清,「海陸兩會的主委都是台灣人啊。」而且她自己以前也是跑陸委會新聞,她說,若是很重要的新聞,還是會放到政治版,但一般事務性新聞,則放在兩岸新聞中心處理即可。


 不過新聞放在哪一版,通常在編輯會議中協調決定即可,不盡然非要動到版面的歸屬。有記者透露,蔡家入主後的兩岸新聞轉趨保守,與政策立場不合的新聞,就像是有一套自動過濾軟體自動槓掉,未來併到兩岸新聞中心後,這種情況只會更明顯。甚至有記者直指,「這是為了便於一條鞭管理。」


 也有記者透露,過去報社處理兩岸新聞,一旦涉及兩岸利益衝突時,政治組和大陸新聞中心,曾經出現完全不同調的情形,政治組較偏重台灣政治觀點,大陸新聞中心立場較傾中,高層即使有不同意見,也通常是由政治組主導。


 「與其說是功能性考量,不如說是效率管理,」記者私下解讀,「這是為了避免下次再踩到地雷,誤觸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