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生鬥陣成立15年,今年傳學鬥計畫以公廣集團的勞動者,做為切入訪談的核心。(記者/宋小海攝)
記者宋小海/報導
台灣最早的媒體改革組織「傳播學生鬥陣」成立至今已15年,成員特別於2月6日舉行公開聚會,歡迎曾經參與傳學鬥的成員一同「回娘家」,分享彼此在各自領域之見聞。
活動中成員除了對去年傳學鬥針「編劇」勞動訪調成果,並宣示將以「公廣集團的勞動者」做為今年訪調計劃。另外在「2009年度媒大事」報告中,市場結構、新聞表現、法規政策、文創產業等四大主軸探討。
傳學鬥的「媒大事」報告中,其中與主要其中與新聞傳播直接相關的議題,在市場結構面上,有「旺旺入主中時集團案」、「放寬黨政軍投資」等;在新聞表現面,則有「年代新聞台延誤通報災情」、「無國界公佈台灣新聞自由排名下滑」等。對於媒體集中化現象、新聞自主與品質降低的現象,傳學鬥認為更應該重視公民集結的力量,以及工會系統的健全。
另外在法規政策上,傳學鬥亦關注「置入性行銷修法」、「公廣集團預算凍結、董事長改選案」等事件。傳學鬥成員強調新聞應監督社會的運作,而不為企業服務,不替政府背書;新聞應維持專業,與廣告徹底分開,而傳播科系學生在這些政策不應只是成為旁觀者。
公廣爭議再度成焦點
對於公廣集團去年的諸多爭議,同樣是傳學鬥成員的公視董事會員工董事的程宗明則認為,過去國民黨並沒有為公視出力,政黨輪替後,國民黨現在才要開始學習跟公視相處,因此不要急著說威權的時代又回來了,變成一種制式反應。
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所助理教授魏玓批評,日前曾至新聞局廣電處討論公共電視議題,竟有官員問道:「公共價值是什麼?」魏玓認為這些政府官員並不是學生,對公共媒體及價值竟沒有自己的想法,使他不禁大嘆對這些主事者已經失去耐心了。
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系助理教授羅慧雯則表示,曾聽學生問道,怎麼連公視都可以如此內鬥,她自己則持樂觀的態度,認為現在公視出了事,或許也是讓社會正視公共媒體的一個機會。
周奕成(左一)打趣說自己沒有當過一天記者,讓老婆離開媒體是他個人「最具體的實踐」,逗得在場聽者哈哈大笑。(記者宋小海攝)
經驗傳承 學長姐話春秋
在傳學鬥的經驗傳承中,羅慧雯並在現場回憶說,早在傳學鬥成立之前,幾個學生四處聲援社會運動時,最早乃是使用「政大新聞所,小貓七八隻」,另在底下簽署個人姓名;後來意識到沒有正式名字是組織發展的障礙,才使用「傳播學生鬥陣」。
「如果沒有周奕成這號人物,是不會有傳學鬥這個名字。」台大新聞研究所副教授洪貞玲則回憶,1994年為了「自立報系」事件參加遊行時,就用印表機印出「傳播學生鬥陣」六個字,貼在紅布上,就去遊行了。
離開校園後,投入政治工作,並曾組建第三社會黨的周奕成則笑說,洪貞玲之所以說自己是關鍵人物,可能是因為「傳播學生鬥陣」是從他的印表機印出來的緣故。
周奕成另外從新生代傳學鬥成員的報告中,建議傳學鬥不要放全部的心力在傳媒政策結構問題,亦可以多注重個人面屬於專業者的層次。
羅慧雯則以自身觀察經驗分析,提醒傳學鬥應注重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以及台灣與國際的關係。特別針對兩岸情勢,羅慧雯認為傳播產業交流日漸頻繁,但中國資訊不完全之處仍然很多。台灣人要到中國發展,常透過某些掮客引薦,卻有得到錯誤訊息而造成損失的風險。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