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

【特別企劃-微網誌】中時:開創話題拉近讀者距離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記者李信漢/報導


 隨著社群網站興起,臉書、噗浪已成為多數網友每天獲取資訊的來源,而微網誌推特更是部落客間用來交流意見、引導話題的重要媒介。微網誌與社群網站的流行,不只改變網友網路使用行為,也促使傳統媒體網站朝向更多元、互動的模式發展。


 國內老字號媒體《中國時報》旗下網站「中時電子報」於2009年12月開始在臉書、噗浪、推特上設立粉絲專頁。設置專頁的目的,除了為方便在不同窗口轉貼新聞、藉此增加電子報點閱率外,網頁編輯也利用社群網站雙向互動的特性,與讀者閒聊新聞話題,以拉近彼此距離。


 目前「中時電子報」在臉書上的粉絲約有1700餘人;近200名使用者將噗浪上的「哈妮甜新聞」加為好友;並有5300餘位「推友」追踪echinatimes。三個專頁基本上是轉貼來自中時、中天的新聞,但張貼的訊息內容並不完全相同。新聞加值中心產品經理許嘉文說明,因為三個微網誌各有不同特性,編輯在臉書上會多放些新聞照片、影音新聞,或預告活動消息;在噗浪上則會針對話題新聞詢問讀者意見。至於推特上的echinatimes,主要是用作熱門新聞的連結服務。


 許嘉文表示,微網誌現由新聞加值中心負責管理,共有8位同仁每天早晚輪班編輯網頁內容,每小時平均轉貼1~2則新聞。在新聞選擇方面,編輯先從中時電子報上最熱門的新聞取材,而由於國內網友較常使用臉書和噗浪兩個社群網站,編輯貼文時也會加入留言,希望引起讀者回應。留言大多是編輯自己對該則新聞的小評,但對於重大新聞事件,編輯的評論用字就會謹慎些。編輯謝艾婷舉例,先前在轉貼癈除死刑新聞時,她會用中性的字眼詢問網友意見,適時引導讀者討論,以避免出現過度偏激的言論。


 至於網友的回應是否會影響報社記者新聞編採的方向,許嘉文表示,中時電子報與《中國時報》的作業流程是分開的,中時電子報並未涉及《中國時報》報社內的新聞編採流程。許嘉文坦言,不論是臉書上的粉絲專頁、噗浪「哈妮甜新聞」或推特上的echinatimes,目的都是在做網站行銷。 因此,相較於BBC逐漸發展出適用於推特140字限制的「簡訊」,「中時電子報」開設的微網誌,仍停留在轉貼新聞連結的階段。


 而在這波社群網站和微網誌行銷熱潮下,許多平面媒體也加入競爭行列。許嘉文認為,比起其他競爭對手,中時電子報最大的優勢,在於結合《中國時報》的新聞內容和中天新聞的影音報導。雖然目前三個專頁上的使用者仍不多,但她希望藉此長期累積互動社群,未來中時電子報能夠建立類似mobile 01的線上新聞論壇空間。


(更多報導內容請見卓越新聞獎「傳媒與教育電子報」NO.70)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