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兩岸媒體首度在台公開交流 陸媒透露2年完成企業化



兩岸公開媒體交流,與會者除了現職新聞從業人員,傳播相關科系學生也從座談中瞭解未來就業環境的輪廓。(記者/宋小海攝)


記者宋小海/報導


 隨著兩岸經貿議題發燒與新聞採訪限制日趨放寬,中國主流財經媒體記者受商周集團《Smart智富》月刊邀請,首次組成「大陸財經媒體訪台採訪團」進行為期5天的行程,17日並在台北福華文教中心進行兩岸新聞媒體主管對談。在會議中,《中國經濟周刊》總編輯季曉磊指出,中國目前隸屬於政府與黨的官辦媒體機構,預計在2年內完成企業化工作。


首次「大陸財經媒體訪台採訪團」在4月14日抵達台灣,加上中國駐台的8位媒體記者,參訪團共計14人。出席《兩岸新聞大不同》論壇的中國代表,分別為《中國經濟周刊》總編輯季曉磊、財新傳媒集團華南新聞中心主任盧彥錚,而台灣方面則由《旺報》社長黃清龍、商業周刊執行副總編張毅君出席與會。


「內參」與「揭弊」 陸媒觀點不同

 論壇中除了分析兩岸媒體的差異,中國代表季曉磊、盧彥錚,兩人分屬官辦性質及批判性質的媒體差異亦受到關注。首次來台的季曉磊表示,《中國經濟周刊》是隸屬於《人民日報》的刊物,前身為官方「內部參考」,讀者為中國黨政、國營企業官員,後來才變成公開發行的刊物,優點是有一定的權威性,但市場化不足。報導選材面向偏重宏觀的「經濟熱點」,延續「領導決策的經濟參考」之精神,而且全為訂閱並無零售。


 相對於官辦《中國經濟周刊》,去年底北京《財經》雜誌主編胡舒立率領新聞團隊集體離職,並自行創辦的財新傳媒,則突顯專業報導與資方經營的衝突。跟隨胡舒立一同進退的盧彥錚表示,在1998年創刊的《財經》雜誌,藉由「基金黑幕」等揭弊式報導打響名號,也影響中國證券市場運作發展;然而新聞團隊去年離開的理由,主因並非外傳的新聞團隊企圖分享經營利潤,而是與資方理念分歧。因為在「獨家、揭黑」危險報導的背後,任何瑕疪都會是一個炸彈,而資方並不願意再有過多風險。盧彥錚指出,現在財新傳媒是由新聞團隊自行成立的公司,也是開中國新聞界之先河。


財新傳現階段旗下分別有《新世紀》週刊、《中國改革》月刊及網站「財新網」,目標是「全媒體」發展。盧彥錚表示,財新傳媒在報導選材上,編輯最常追問,「這個事情有什麼全局意義?」例如廣佛一體化(廣州、佛山同一市場)在廣東是很大的事情,但在全中國很多地方都在建構區域經濟,最多只會佔兩頁的篇幅。然而《新世紀》周刊的其中一期封面故事〈最壞的私有化〉,報導中的深圳航空雖然是地方性企業,但總裁李澤源挪用公司資金,最後遭到逮捕的故事,卻突顯中國企業私有化過程許多環節監管失控,而有了全局意義。 


台灣報導中國 各有策略

 至於創刊至今已逾8個月的《旺報》,總編輯黃清龍也對聽眾解釋為何會在台灣發行報導中國事務的報紙。他指出民調顯示有72%受訪者表示不瞭解大陸,但逾半數表示希望更加瞭解,而且認為目前台灣所提供的大陸資訊並不足夠。


黃清龍認為,兩岸社會缺乏共同歷史記憶,唯一比較接近的是影視娛樂。雖然去年兩岸交流人數飛快成長,台灣一年有四、五百萬人次前往大陸,但經貿往來對於價值、思想及認同,其實沒有直接關聯。

 黃清龍並指出,《旺報》也調查發現讀者最關心的依序是財經資訊、旅遊資訊,接下來才是政治、教育及求職等層面的議題;報導區域《旺報》則偏重台商較為集中,也是中國開發程度較高的地方,而當地的媒體也就成為《旺報》的合作對象。中國當地的新聞資訊,透過《旺報》的分析編輯改寫,內容也讓台商比較容易瞭解。

《商業周刊》執行副總編張毅君則說,雖然中國13億人口是很大的誘因,但《商業周刊》亦是觀察超過5年才前往中國。當初為了取得發行「刊號」,張毅君跑遍重慶、成都、杭州 蘇州 北京等地,不過創刊後仍才要開始面對兩岸思想邏輯,新聞需求不同的問題,例如中國重視總體經濟討論、國際局勢,並有政策宣傳導向,而台灣則著重個體企業家等報導。

另外張毅君也提及關於新聞尺度的問題,例如他在上海工作2年,發現物價上漲將近50%,而國家統計局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卻只上升1%,但當地同業提醒他這種文章不能寫,寫了就是要跟國家統計局對幹。在讀者定位與尺度拿捏的種種考量下,商業周刊才暫停在中國發行計畫,至於未來是否重回中國大陸發刊仍要評估。


中國媒體即將企業化 

 會談之中,季曉磊另提到,中國媒體在2010年將開始進行「文化體制改革」,隸屬於政府與黨的媒體機構都將改為企業型態,預計在2年內完成。政策背後的理由乃是因中國媒體數量雖多,但在國家戰略上規模仍不夠大,為了朝向國際化媒體發展,企業化有其必要。


 旺報總編輯黃清龍聽聞此言,隨即反問季曉磊說,中國是否已設想開放外國進入媒體產業,所以打算把本國市場做大之後,再開放才有足夠的體質與能力。季曉磊則笑答「黃總這個問題是一個非常深刻的問題」,並表示不清楚是否有媒體開放的時間表。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