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1日 星期五

記「世界公民與媒體素養行動教學」公視參訪



文/廖天任

 在傳播學上,媒體的型態大致可分為三種:第一是政策性媒體,負責政令宣導;第二是商業性媒體,從事利益競爭;第三是公益性媒體,注重公共服務、社會教育。而公共電視就是屬於第三種類型的媒體。

 如同公視副總經理郭至楨所言:「公共媒體該報導的是商業媒體忽略的事情」公共媒體除了製作節目、播報新聞之外,還要走入民間,關注民生議題、兒童品德教育、偏遠鄉村弱勢服務……等。

 這次由「聯合國 NGO中華世界和平超宗派超國家協會」、「聯合國 NGO世界和平婦女會台灣總會」共同主辦的「世界公民與媒體素養行動教學」,與公視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

 在公視簡報室播放的影片中,強調公視在公共議題和新聞播報上,是以理性對話取代語言攻擊。這句話深深引起大眾內心的共鳴,由於時下許多媒體在新聞報導和座談「叩應」節目中,充滿語言攻擊的火藥味,早已為大眾所詬病,很多家長、老師指控電視在「教壞孩子 」,多數民眾都很擔心:在這樣的環境成長的下一代,如何期待他們成為有禮貌、負責任、人格健全的國民呢?因此與會人士都相信:我們的社會確實需要理性的對話、智慧的運用、和諧的氣氛,才能有效平息各種紛爭、解決各種問題、提升國家競爭力。

 公視安排的專題演講主要是介紹公民記者、Peo Po 公民新聞平台,這項新興的行業和媒體型態有如螞蟻雄兵,不可小覷。公視新媒體部互動媒體組長余至理,列舉了好幾個公民記者、部落格新聞引起主流媒體、政府官員重視,部落格新聞常被媒體引用、促使地方首長改變政策的案例,說明公民記者已和大眾媒體站在同樣的起跑點上,且有取代主流媒體的趨勢了。

 近年來,台灣媒體市場萎縮,倒閉、停刊、裁員、購併的情形屢見不鮮,許多失業的記者只好轉換跑道,部落格、 PeoPo公民新聞平台,無異是提供另一個舞台,延續他們的採訪生涯。

 其次,在傳統的媒體機構中,編採工作時常受到多方面、非專業的不當干預,和外在環境的制約,使得新聞工作者的才華、抱負無法盡情發揮;新聞稿被刪改得面目全非或棄置不用,記者的心血之作付諸流水,這種狀況在新聞界已是司空見慣。近年盛行的置入性行銷,也使新聞報導的價值受到扭曲、新聞工作者的尊嚴受到戕害。

 反之,公民記者擺脫了上述的各種干預和制約,個人發揮的空間極大,同時新聞採訪的廣度和深度也隨之擴大,部落格、 Peo Po的文字、圖片不會被「過濾」,能夠滿足大眾知的權利,而公民記者也必須為自己的言論負責。

 余至理以八八水災為例,指出公民記者的集體力量,引起媒體關注、免於災情擴大;他敘述屏東一位公民記者在各報還沒刊登災害新聞的時候,率先傳送災害畫面,並呼籲大家不要浪費救災食物的事例,說明公民記者也能服務災民,讓大眾更加了解災區實況。這不同於一般大眾媒體的「灑狗血」作風。

 在任何公民都可以當記者的時代,傳播訊息已不是大眾媒體的專利了,尤其各大媒體紛紛裁員、許多地區已經沒有地方記者的時候,地方新聞大多仰賴公民記者的新聞和照片,這種「游擊隊」代替「正規軍」、「個體戶」凌駕「國企」的現象,不啻是一場「新聞革命」!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