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

【焦點話題】日本大地震對台灣媒體的啟示



文/林朝億(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

311仙台大地震裡,日本國民冷靜面對苦難與媒體專業的表現贏得了世人的尊敬。而部落客米果一篇質疑台灣媒體表現章「日本8.9震災教我們的事」,短短幾天內湧入了八十萬人次閱覽。3月16日中國時報的社論「看NHK表現台灣媒體該慚愧」,不過還是把部分原因歸咎於收視率的調查。換句話說,觀眾或讀者也得承擔部分責任。

平實而論,目擊者不想替台灣媒體辯護,但也不認為中時社論把讀者拖下水的講法有理(米果跟著用另一篇文章「媒體也有苦衷之大家一起來推理吧」指出,中時說日本媒體嚴拒收視率調查說法是錯的)。不過,在這一波公幹過程裡,其實有四個層次的議題應該要先釐清,否則大家的討論就無法聚焦。

首先,這是發生所在地的日本,其國內媒體的質與量是其他國家所難以對抗的。光是海嘯來襲的短短半個小時內,馬上就能動員數架直升機前往捕捉畫面,實在難得。別說本來台灣駐派日本的記者就不足,即便是如CNN或BBC有豐富資源的國際媒體也只能大量採用日本媒體提供的資料與畫面。

尤其是地震發生後第三天,福島核電廠事故成為焦點。但也因為輻射污染的威脅與封鎖區的成立,讓前往採訪的外媒幾乎沒有著力點。而核能事故的發言層次又提到內閣層次。換句話說,除非台灣駐日記者平常就加入這個圈子,否則只能看著NHK現場轉播寫新聞了。

其次,在海嘯與核能災害的專業知識上,台灣是遠遠不如別人。也就是福島核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後續的可能性又是如何,只能仰賴日本,或是核能新進國家美國、法國專家的解讀。而換句話說,這是整個台灣科技國力不如人,而不是媒體不如他人而已。

第三個要釐清的問題時,到底是媒體誇大造假,還是表現方式的差異?舉例而言,被網友強烈質疑的中天新聞「強震一瞬間東京人驚恐 搶糧搶單車」,顯然就是一條內容與標題不符的誇大新聞,這當然值得批評。但是如果覺得NHK主播播報時給人安穩、平實,但台灣主播卻喜歡高八度、甚至搭上配樂等等,就是不尊重受難者等等,這樣的質疑是不是太帶有中產階級的品味呢?

第四個要釐清的問題是,「怎麼對付爛新聞頻道?」就如同部落客傅瑞德所說的「然而拒看、拒絕討論爛新聞台,就能解決問題嗎?」也就是,如何透過一個群策群力方式,找到方法把爛媒體或爛報導淘汰掉,建立好的新聞規範與報導模式,才是我們更值得努力的方向。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