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轉讓風暴 壹傳媒聯合工會漸成形

蘋果日報企業工會舉行公開說明活動。(蘋果日報企業工會提供)

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

連結新移民 《四方報》獲社會公器獎

記者宋小海/報導 卓越新聞獎今年頒發社會公器獎,得主為《四方報》。《四方報》由已故的世新大學成露茜教授於2006年創立,是一份包含越南文、泰文、印尼文、菲律賓Tagalog及柬埔寨文五種語言版本的報紙型月刊。「四方」之名意在連結台灣四面八方的東南亞移民/工。 社會公器獎由卓越新聞獎基金會於2005開設,每兩年頒獎一次。第一、二、三屆得獎單位分別為社區報《山城週刊》(2005)、網路媒體平台「苦勞網」(2007)及「環境資訊中心」(2009)...

卓新獎十載 李惠仁獲台灣首座調查報導

◎首屆調查報導獎由獨立媒體記者李惠仁獲得。(記者宋小海攝) 記者宋小海/報導 卓越新聞獎於11月25日揭曉,邁入第10年的里程碑。今年設立16個獎項、共524件參賽作品在數量超過以往,更在平面媒體類、電視類分別設立「調查報導獎」為台灣首開先例。其中「電視類調查報導獎」則由獨立媒體記者李惠仁獲得,而由於評審宣佈平面媒體類從缺,因此讓李惠仁成為台灣首座調查報導獎得主。 李惠仁 過去任職華衛、非凡、真相新聞網、超視、民視、三立新聞部從事攝影記者工作,並曾任東森電視新聞專題企劃處執行製作人。辭去媒體組織固定工作後,仍以獨立媒體記者之姿,持續調查製作紀錄片〈不能戳的秘密〉,內容直指農委會等相關官學單位企圖隱匿禽流感疫情,作品完成後卻未能獲電視頻道播出,最後在今年7月先後在《新頭殼》新聞網站、《蘋果日報》「動新聞」平台等管道流傳...

公視論壇分享日本NHK震災報導經驗

文/陳寧(台灣大學新聞所研究生) 由公共電視所舉辦的「日本311的一堂課」研討會,11月25日的首場議程,邀請到日本NHK災害氣象中心資深記者入江沙也可,報告NHK在日本防災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與緊急快報系統之實務運作方式。 時間就是性命 地震無法預測,緊急快報可說是分秒必爭,因此NHK與日本氣象局合作,利用地震發生時,P波(7Km/s)和S波(4Km/s)兩種地震波抵達鬧區的時間差,爭取處理資訊的時間,即早向民眾發布訊息。...

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

International Day to End Impunity Trailer

...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國際瞭望】荒謬「司法樂透」 報導佔領華爾街運動記者遭起訴

陳詩婷/編譯 「祖柯堤公園不是天安門廣場,」曼哈頓市民主黨黨主席Scott Stringer批評紐約警方不僅對記者動粗,將他們從示威者聚集地-祖柯堤公園驅逐後,更不准其再靠近。 根據美聯社指出,至少有六名以上的記者在驅逐過程中遭逮捕,為佔領華爾街運動以來一長串的的侵害新聞自由事件又添上一筆。 遭拘留的記者包括美聯社文字記者Karen Matthews和攝影記者Seth Wenig、《每日新聞》的Matthew Lysiak,以及在美聯社兼職的自由撰稿者Julie Walker。儘管Walker向警方表明記者身份,她仍因「行為不檢」名義遭起訴...

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團體聲明】原視獨立運作 反對刪除預算

原視獨立運作  反對刪除預算 反對簡東明、孔文吉委員刪除原視預算之聲明 文/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聲明 原住民族電視台日前(3日)報導國民黨立委簡東明、孔文吉於立法院內審查行政院原民會所編列的原住民族事業基金會預算時,因立委針對十月份所播出的《原運》紀錄片,引起立委之質疑(http://www.youtube.com/watch?v=ZMkDF_SLZ0w),在報導中,孔文吉表示,目前原住民族電視台在整個人事與經營方向無法突破,乃因於無法管理到原住民電視台。最後,此審查委員會最後由簡東明提案,孔文吉連署,刪除明年度原民台預算兩千多萬,並要求提出原運紀錄片之專案報告說明才能解套。 而事後(8日)簡東明委員亦發表聲明指出:當日參與協商之委員皆一再強調,原民台新聞報導不中立、製做節目品質待加強等長久的問題需立即改善,並非因該台報導所指出,是因不滿原運專題之播出而凍結該台預算。 我們認為,兩位立委除了對於原民台的經營造成傷害外,更對台灣公共媒體的發展造成負面之影響,因此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對簡東明、孔文吉兩位委員刪除明年度之部份預算提出強烈譴責外,我們也提出以下之聲明: 一、反對內容審查,恣意刪除預算。公共媒體在人事、節目之產製上有其專業性與獨立性,我們同意國會可以監督公共媒體,但並非目前即興式的審查與監督方式,以立法委員的個人好惡恣意為之。我們認為應建立一套公共問責的審查的機制,定期針對公共媒體的整體表現進行評估。 二、原視獨立運作,拒絕政黨黑手。原民台未來是否歸屬於於公廣集團,是可以討論的公共議題,然而,不管運作形式如何,都必須兼顧主體性、公共性及獨立性。然而兩位委員卻未提出系 統性資料,明確說明原民台之問題所在,孔文吉委員甚至以個人之好惡凍結原民台預算,已經對原民台的公共性及獨立性造成嚴重傷害。 原文刊載於2011年11月...

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國際瞭望】國際記者聯盟呼籲新聞工作者加入薪資調查行動

陳詩婷/編譯  國際記者聯盟(IFJ)呼籲全球的新聞工作者加入一項名為「薪資指標」(WageIndicator)的調查行動,以爭取記者的合理薪資、縮小新聞業中的性別收入差距。  這項調查含括了1500種不同的職業、400項產業和全球56個國家。  「有太多新聞工作者正面臨減薪,」IFJ秘書長Beth Costa說,「且新聞業當中也仍維持著性別間的收入差距。」  根據去年的調查結果,女性新聞工作者目前的平均時薪是13.68美元,比她們的男性同事低了17.6%。  「好消息是,有參與工會的新聞工作者比起沒有參與的,性別收入差距較小,」Costa說,「工會將收入差距拉近了6%。」  「在減薪和日益惡化的工作環境下,類似這樣的資訊,對於新聞工作者在和資方進行薪資談判時特別有用,」Costa說「我們鼓勵我們的同業夥伴參與這項全球性的調查。」  從2010年7月開始,IFJ從WageIndicator合作投入這項爭取合理薪資的運動,試圖喚起更多新聞工作者的勞動意識、進而為自己爭取應得的薪水和工作環境。 原文刊載於10月24日 出處: http://www.ifj.org/en/articles/ifj-calls-on-journalists-to-join-global-wage-surve...

2011年11月5日 星期六

在「佔領華爾街」缺席的美國主流媒體

2011.10.21 原文 /Pedja Urosevic 編譯/陳詩婷 有群人已經「佔領」華爾街將近一個月了,但當他們試圖尋找相關的資訊,卻只能被迫從其他國家的電視媒體上取得消息,因為美國主流媒體對「佔領華爾街」的報導質量只能用可悲來形容。如同《每日秀》(The Daily Show)主持人Jon Stewart所說,美國的新聞媒體「將它的報導方針從『完全不報』調整到『亂報一通』,而且他們似乎就只有這兩種選項。」 Jon Stewart所言似乎是對的,畢竟關於民主、平等和社會流動,這塊所謂的「自由之地」仍有太多可做。 《福斯新聞》(Fox News)恥笑這場示威行動,稱之為「一堆嬉皮的胡說八道」;然而在紐約發生的一舉一動,都已經被其他的新聞頻道所記錄下來,特別是國際的新聞網絡譬如卡塔爾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和今日俄羅斯(Russia Today)等。 這兩家媒體各自都有大力報導該示威行動的理由,不過,在美國媒體對佔領華爾街相關消息的刻意忽視,以及對示威行動擴散之快的不屑一顧下,他們確實填補了美國媒體造成的資訊鴻溝。 Jon Stewart對美國媒體近期表現的尖銳評論,在全世界迴盪不已,甚至也傳到了俄羅斯,畢竟俄羅斯政媒體作為政府宣傳工具的一環,其歷史已有將近一世紀之久。以下是今日俄羅斯(Russia Today)對於美國主流媒體報導「占領華爾街」的看法: 「第一步,忽視;第二步,嘲笑;第三步,貶低。這些似乎就是一提到占領華爾街運動時,某些媒體至今一慣使用的報導手法。」 獨立媒體工作者們也發現,在抗議人潮中,你鮮少會發現來自主流媒體的同業。原因是,這些主流媒體的SNG車都安安全全的停在街道的另一端,跟祖可蒂公園(Zuccotti Park)-占領華爾街運動的大本營完全相反的位置。 主流媒體的記者,只有在發生暴力、或者有人遭到逮捕時才會報導占領華爾街運動,而這些也是當你用Google搜尋「福斯」加上「佔領華爾街」時會得到的唯一結果: 〈「占領華爾街」走向暴力〉、 〈使公民權鬥士沉默的「占領亞特蘭大」〉、 〈美國納粹黨宣布全力支持「占領華爾街」〉  對福斯新聞來說,占領華爾街運動的最佳報導者,無疑是惡名昭彰、最具爭議性、個人色彩豐富的Geraldo...

媒體巨獸睡在我們家的床下

文/郭旭棋(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博士生) 大約在冷戰時期,一位留學美國幾年的俄國科學家即將返回祖國蘇俄,他事先告訴在美國的幾位好友,他回國之後會寄信告知生活狀況,好友們因為害怕蘇俄方面的書信檢查而彼此約定紅筆寫的是真話,藍筆寫的是官腔假話。幾個月過去了,美國幾位朋友紛紛收到蘇俄科學家的來信,信中充滿藍色的字,寫著生活美好、氣候宜人、人人相親相愛和諧互助、物資相當豐富,唯一的缺點是買不到紅筆。我想台灣目前正朝著買不到紅筆的階段邁進。 世界之所以美麗,在於各式各樣的色彩豐富了這個世界,或許黑與白、藍與綠等等是彼此扞格而有所迥異的色彩,但是它們都共同增添這個世界的美感。我們都在畫畫,用喜歡的顏色去描繪心中的一切,呈現我們心中的想像;如果少了紅色,想像就稍嫌貧乏,如果再少了一些色彩,畫面就更趨單調,最後世界變得單一而索然無味。是誰偷了孩子的彩色筆呢?它正安安靜靜地睡在我們家的床下,不讓我們發現。 旺中集團目前在台灣已經擁有無線電視、衛星電視、報紙、雜誌、網路等各媒體通路,近日旺中寬頻公司已併購有線電視系統業中嘉集團,目前正由NCC審理中,而有線電視的普及率在國內相當普遍,約有六成以上的比例(尚未包括私接戶及其他因素,學者專家評估實際已達八成以上)。從旺中集團的角度來看,這只是單純財團的併購或是投資,選擇有獲利良機的標的物做財務上的挹注,純粹只是為了追求利益,絕非故意傷害台灣意見市場的多元性。 但是NCC若同意此結合案,將使同一企業集團擁有各式各樣的媒體宣傳管道,造成國內媒體言論市場結構上的壟斷,形成媒體巨獸,進而對意見市場多元化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幾位專家學者早已針對跨媒體的產權集中趨勢感到憂心,並不斷向NCC提出提醒及警告。然而囿限政府組織的型態模式、NCC業務龐雜而資源有限,再加上國家體制對於NCC的定位紛亂,導致專責機關NCC對現在旺中併購案根本無法可管。媒體巨獸堂堂入住我們家中床下,控制家庭與社會之間所有的聯繫管道,卻沒有任何法規可以把它趕走。 在無法可管的情況下,只能仰賴多位學者競相奔走於各界,透過輿論以及各界力量的結合,希望能嚇退媒體巨獸,不要偷光孩子們的彩色筆。此外,也趕緊透過法規制度的補救,遏止目前無法可管的困局,以免未來更多更龐大的媒體巨獸乞丐趕廟公;在此要特別感謝台灣大學經濟系的兩位教授林惠玲、鄭秀玲以及景文科技大學財金系教授莊春發,分別提供跨媒體產業結構管制的方式,以茲NCC參考。 林惠玲、鄭秀玲兩位教授引用德國對於跨媒體產權的計算方式;由於德國曾經歷過納粹極權統治,因此對於言論自由多元的保護相當謹慎,相關規定較為嚴密。德國將各種媒體的權力影響、資訊傳遞衝擊力、即時性等三方面條件予以綜合評量,給予各媒體不同的權重,以2006年Axel...

學者、公民團體呼籲 NCC應停審旺中併購案

特約記者戴智權/報導 針對旺中併購案發起連署的學者與媒改團體,於10月23日舉行記者會,公開呼籲NCC停止審議旺中寬頻併購案。這項行動在六天以內,得到54位學者支持發起,共有78個團體、2136位公民參與連署,表達對媒體巨獸危害言論多元與民主發展的憂慮。 在這場「政府怠惰 全民受罪?!反媒體巨獸 要NCC把關」的記者會中,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副教授洪貞玲指出,本併購案將影響台灣未來的言論自由發展,意見市場將趨向單一,不利多元言論的呈現,危及台灣的民主發展。她建議,NCC先修訂跨媒體集中的法規,並且公告集中度的計算方式。在一切就緒之前,停止旺中寬頻併購案的審議。 誰掌握通路 就能控制內容 2011年9月6日NCC舉行本併購案的聽證會,旺旺集團認為系統台具有平台性質,並未呈現具體言論內容,與言論自由無涉。但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施俊吉認為,「誰掌握了通路,就能掌握內容」。旺中寬頻雖然併購的是系統台,可是卻影響台灣新聞言論走向甚鉅。 2010年,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國泰集團副董事長蔡鎮宇與東森國際董事長王令麟共同成立旺中寬頻,以旺中寬頻的名義併購國內第二大MSO-中嘉網路。2011年4月29日,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已附加十一個負擔條款核准此併購案。目前,NCC正在審議中。 施俊吉認為,一旦本併購案通過,旺旺集團將擁有龐大的市場力量,未來頻道業者為了上架系統台,就必須討好旺旺集團。旺旺集團將不需要用太多力量就能控制台灣的新聞內容走向,通訊傳播內容的自由化與多元化,都會受到影響。所以,施俊吉表示,「NCC剩下四位委員,沒有資格審查這個案件」。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暨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胡元輝指出,如果頻道業者在系統沒有股份,就會擔心頻道被下架,系統業者根本控制住內容業者。 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林元輝提出,媒體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內容會越來越偏狹。他大聲疾呼,「NCC委員太認真做官了,快忘了本行的常識了」。他引用台灣師範大學陳炳宏教授的研究,超級星光大道在一個週末可以播八次,就是傷害台灣媒體內容多元化的鐵證。他指出,企業美其名要達到綜效,但他也呼應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張錦華教授的說法,這是企業的綜效,利益並未回歸全民所有。他向NCC委員呼籲,「任期是有期限,但良心是沒有期限的」。 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召集人葉大華主張,台灣有六萬個左右的公民團體,很多公民團體關注中國人權、弱勢打壓、兩岸政策或愛滋議題。如果併購案一旦成功,將近台灣三分之一的人民無法了解不同聲音。過去,因為壹傳媒集團報導風格的問題,NCC花了一年半的時間處理壹電視衛星廣播電視執照的申請,但旺中寬頻高達700億元的併購卻要矇騙過關,因此她呼籲NCC停止審查本案。 這就是「施壓」 新頭殼(newtalk)記者林朝億日前報導國民黨立委謝國樑兩度「施壓」NCC,謝國樑因而提告,並向法院聲請假扣押林朝億的名下財產。瞿海源認為,「那就是施壓」。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常務執委劉明堂說明,截至目前為止,仍未收到謝國樑撤銷假扣押的訊息。 9月2日,記者林朝億在新頭殼網站報導「業者也連續2次拜託國民黨立委謝國樑、李鴻鈞分別要獨立機關NCC主秘帶領相關處長,到立法院委員辦公室向業者『說明審查進度』。由於交易金額龐大,利益驚人,雖然受託立委都強調這是『一般的選民服務』,受邀官員也表示,談話僅『蜻蜓點水』,不覺得被施壓。」謝國樑對於「施壓」兩字不滿,因而提告,並對林朝億的名下財產聲請假扣押,讓其無法自由運用其三分之一的薪水。 瞿海源認為,立法委員將業者與NCC官員找到辦公室,「那就是施壓」。如果謝國樑仍有不滿,「歡迎他來告」。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副教授李崇僖表示,「施壓」兩個字,應該是中立的字眼。公民團體希望政府作成特定政策,就會舉行記者會讓政府聽見人民的聲音。他說明,「我們現在也是施壓」。 劉明堂主張,公眾人物本來就要受到人民的檢驗,媒體本來就要監督政府。政治人物掌握的資源超越一般人,更不是弱勢者,不能動輒運用司法資源侵害新聞自由。他指出,截至目前為止,仍然沒有收謝國樑撤銷假扣押的訊息。他呼籲,儘速撤銷假扣押,展現其尊重新聞自由的誠意。 數位化遙遙無期 施俊吉表示,旺中寬頻就是以「財務槓桿」(Leveraged...

公聽會內外砲火四射 旺中併購過關再等等

10月24日NCC針對旺中寬頻併購系統台舉行公聽會,公民團體則集結於場外表達反對意見。(戴智權攝) 特約記者戴智權/報導 自從去年富邦集團併購凱擘集團之後,旺旺集團也想進軍有線電視系統。9月6日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ation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下稱NCC)已舉行聽證會。但由於本案仍然諸多疑慮,在10月24日舉行「旺中寬頻併購案」公聽會。場外公民團體演行動劇、呼「媒體庫撕啦,旺旺佔你家」口號反對媒體壟斷,場內學者專家與NGO團體砲火四射,不但直指目前旺旺集團旗下媒體的言論多元性已受到減損,新聞專業也未獲保障,將嚴重影響台灣未來發的民主政治發展。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張錦華向旺中寬頻嚴正呼籲,「放手吧!不要再併購媒體了!」 垂直整合 涉及頻道上、下架 旺中寬頻董事長蔡紹中不斷聲明,系統是平台,並不產製內容,與言論自由無涉。但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陳炳宏提出反對意見,本案涉及垂直整合的重大爭議,業者不但經營頻道,未來更進軍系統,會影響頻道的上、下架,當然牽涉言論由的實現。 陳炳宏主張,如果只是涉及平台,「那我可以不在意」。但是他認為,本併購案涉及系統與頻道的垂直整合,會影響頻道能否進入系統供民眾收視。 張錦華指出,經過六天的網路連署,來自於台大、政大、師大等大學的法律系、傳播科系、經濟系、社會系與政治系等五十多位的教授,願意站出來擔任發起人,兩千多位的的公民與八十多個公民團體立刻加入連署,「這份心聲代表要表達的是什麼?大家跟旺中集團有仇嗎?」 她提出說明,這件號稱亞洲最大的媒體併購案,影響台灣未來的傳媒產業生態,為什麼媒體不報導?張錦華說明,她私底下詢問電視台業者,得到的回覆是頻道都要上架,必須進入系統台,「他們不敢得罪旺旺」,「這就是媒體併購的影響力」。她痛心地表示,「台灣表面上有很多媒體,可是一旦併購集中化之後,反對意見就被排除了,大家就不敢報導了,這還是一個民主社會嗎?這是我們希望留給下一代的民主社會嗎?我們對得起一百年前的革命烈士嗎?」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鄭秀玲以德國媒體集中委員會(The...

【記協聲明】捍衛新聞自由與民主政治 呼籲謝國樑委員即刻撤銷告訴

新聞網站新頭殼記者林朝億(前排右三)及其負責人蘇正平(前排右二),因報導〈旺旺併中嘉案藍委兩度施壓NCC〉,立法委員謝國樑對兩人控告並向法院提出假扣押申請。10月27日林朝億與蘇正平在公民團體聲援下,前往台北地方法院出席民事庭。(記協宋小海攝) 2011.10.27 文/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立法委員謝國樑針對〈旺旺併中嘉案藍委兩度施壓NCC〉報導對記者被告一事,先驅媒體(新頭殼)負責人蘇正平今獲銀行通知其名下存款已因假扣押而遭凍結無法使用,雖昨晚(26日)謝國樑辦公室已來電告知蘇正平先生及記協,稱昨日下午已由委任律師至法院遞狀撤銷對二人的假扣押,因時間落差,故致二人仍受法院假扣押行動,先驅媒體仍必須依照法院執行命令對二人行使扣押1/3薪資以及凍結銀行存款,待法院審理撤銷後才能解除,雖謝委員已遵守承諾,但不可否認的仍造成二人的實質傷害以及付出社會成本,為此在此聲明: 1. 謝委員為台灣民主社會中由人民選票選出的民意代表,其言行不但具有高度影響力,其行為更應可受大眾監督,為此我們希望委員能本著身為政治人物可受公評的高度標準,立即撤銷對二人的刑事及民事告訴。 2. 因報導公眾事件而遭起訴,且扣押其財產及薪資,不但影響到媒體工作者之生計,更嚴重影響台灣新聞自由,且形成媒體寒蟬效應,為此我們將持續關注此一事件之發展。 本會及其公民團體將發起「小蝦米對抗大鯨魚觀察團」的法庭觀察團,持續將此事件情形公諸社會大眾,更為台灣之新聞自由與民主政治之發展把關。 附錄連結: 新頭殼記者林朝億報導謝國樑立委...

2011年11月4日 星期五

【記協會訊】國際記者聯盟籲台灣廢止刑事誹謗罪

2011.10.26 文/國際記者聯盟亞太分會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針對刑事誹謗罪被持續用來打壓台灣新聞自由一事表達關切,國際記者聯盟為此聲援盟友台灣記協。 由於不滿獨立新聞網站新頭殼於九月二日發表的一篇新聞,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謝國樑對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網站之記者林朝憶及該網站之董事長蘇正平,均提起刑事誹謗罪之告訴。 此文報導謝國樑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官員,在台灣最大的多媒體收購案公聽會舉行前,即事先會面。 旺中寬頻為旺旺集團子公司的一員,該集團在台灣已擁有數家報紙、雜誌、無線及衛星電視台。此次收購案將使旺中以新台幣760億元(約美金26億元)購買其他11家有線電視公司,並擁有台灣市場23%有線電視收視戶。此項合併讓使該公司掌控三分之一的台灣媒體市場。 該報導質疑會面的意圖,也提及謝國樑辦公室否認在會面中對委員會有任何不當施壓。 針對林朝億,謝國樑聲請法院執行假扣押及假執行獲准,扣押林朝億每月三分之一薪資,防止脫產。 雖然經過負面媒體報導之後,謝國樑決定撤銷對記者的假扣押,但是國際記者聯盟擔憂此法律竟允許被告財產在開庭前就遭扣押,將會嚴重影響記者的生計。 「可信度乃民主社會之基石,媒體有職責報導與公共利益相關之案件,並要求公職人員為其行為負責。」國際記者聯盟亞太分會表示:「刑事誹謗法妨礙新聞自由,使得公職人士得以刑事訴訟及假扣押財產為手段恫嚇記者。此類法律違背了可信度及透明度。」 國際記者聯盟呼籲台灣政府基於保護新聞自由及記者報導公共利益相關之職責,廢除此項誹謗法律,並將誹謗制定於民事行為。 此案將於十月二十七日開庭。 原文連...

Pages 381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