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在10周年,回顧過往,媒體從解嚴到過度商業化,意味著媒體改革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記者紀麗君攝)
記者紀麗君/採訪報導
自解嚴後台灣媒體從黨政軍箝制到百花齊放,到跨國資本自由主義,媒體原以為打倒國家威權體制便有一片坦途,時至今日真的只能為求溫飽不得不配合的「假新聞」執行者嗎?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認為,媒體改革的重點應放在內容監督上,內容監督就像「打地鼠」遊戲,不只如此,還走進社區大學推廣媒體識讀課程。
衛星電視公會自律委員會主委陳依玫表示,雖然媒體常掙扎在收視率與良知之間,但來自媒體自省及民眾參與,裡應外合之下才能長久。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成立10年,意味媒體改革也將邁入堂堂第11年,很多關心台灣媒體前途的人士不禁點問,媒體到底捍衛新聞自由還是成為跨國資本自由主義的打手?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鼓勵民眾一起參與媒體改造活動,只要是媒體報導涉及污名化、侵犯人權、假新聞、製造對立、強迫推銷等,都應發揮舉手之勞,把意見告訴媒體,發揮小小力量卻能使媒體更好。
管中祥說,媒觀不是救世主,任何公民組織都不是,但社會改革能否成功,在於公民有多大的能動性,及有多少的實際行動。
政大新聞所召集人,目前也是「傳播學生鬥陣」成員的簡旭玲表示,過去威權時代,學運有明確的政治敵人要打倒,少了政治正確需要打倒的敵人之後,與體制衝撞的力量變得分散,雖然傳播學生要再集結成當年的熱血青年有些困難,不過,未來仍會持續參與大型活動的連署,並透過電子報及部落格的形式發表對傳媒議題的關注,共同為傳媒環境努力。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