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7成動新聞詳述犯罪 公民媒改聯盟26日率眾抗議



蘋果日報網站上動新聞,過多的比例報導社會犯罪新聞,引起媒改團體高度關注和不滿,周四公民媒改聯盟成員將赴壹傳媒大樓抗議。(擷取自蘋果日報網站)



記者顧美芬/報導


 蘋果日報動新聞日前在網路試播一周以來,備受爭議的是,高達7成的動新聞,偏重犯罪細節描述。外界質疑枉顧受害者人權,甚至恐將引起青少年不當學習效仿。由媒觀、記協等60餘個民間團體組成的公民媒改聯盟,26日周四將率眾赴壹傳媒大樓表達嚴正抗議。

 即使動新聞經過記者實地深入採訪,了解犯罪過程,是否能夠透過動畫如實還原新聞真相?台灣新聞記協會長莊豐嘉認為,利用動畫模擬犯罪過程,根本就是將新聞卡通化。他深感憂心,未來記者恐怕只是淪為寫劇本的角色,而記者的專業也將受到嚴峻挑戰。



 對於動新聞的呈現,政大新聞系教授馮建三頗不以為然。他認為,外界愈抵制,只是為動新聞製造更大的宣傳效果。他呼籲,壹傳媒的員工應該要站出來抗議,捍衛自己的新聞專業,明白告訴老闆,做新聞不能這樣搞!

 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也強烈抨擊, NCC一天到晚高喊「數位匯流」,「數位匯流」難到只需照顧到產業?傳播內容難道不需要「數位匯流」的思考?他認為,不管利用什麼媒介,NCC應該要質問,其傳播內容是否違反人權保障?更何況傳播資訊「源頭」很清楚,基於公民權益保護,他呼籲,主管機關應該要有所做為。

 根據兒童福利法規定,舉凡色情暴力等情節,都不應該透過媒介傳播。兒福聯盟執行長王育敏堅決反對動新聞處理社會新聞的方式。她認為,民眾雖然有「知」的權利,一般人有必要知道這麼詳細的犯罪過程嗎?這樣恐怕造成「視訊滿足」、「學習模仿」的負面效應。
 
 外界擔心,動新聞詳述的色情暴力,可能造成青少年的學習模仿,少年警察隊副隊長莊武能表示,在犯罪學學理上的確有這層顧慮,也因此限制級內容需要掛上「輔導級」的警語。他呼籲,家長和學校師長應該多關注孩子平日接收了什麼訊息。必要時透過溝通討論,避免孩子建立不正確的價值觀。




0 意見:

張貼留言